爱看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重写科技格局 > 《重写科技格局》正文 第六百七十七章 3D晶体管

《重写科技格局》正文 第六百七十七章 3D晶体管

    “3D晶体管或许有人熟悉有人陌生,事实上,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,最早的耗尽型贫沟道晶体管我们在1989年就见到过,之后基于DELTA技术的多闸极电晶体成为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。

    像伴英特尔早在2002年就对外宣传他们的3D晶体管设计,大风集团也很早就开始大力投入3D晶体管的研发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多人盯着这个方向,说白了,就是因为当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25nm以下时,传统的屏幕尺寸却已经无法缩小,那么问题就会出现。

    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。”

    大屏幕上出现了几张技术分析图,“二维结构晶体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,到现在已使用接近半个时间,然而我们注意到,随着闸极长度越来越小,源极和汲极的距离越来越近,闸极下方的氧化物也越来越薄,从而加剧漏电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同时,原本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是由闸极电压来控制的,但是闸极长度越小,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越小,也就是闸极对通道的影响力变小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纳米以下的时候,这些问题格外明显。

    而当原本的源极和汲极拉高变成立体板状结构时,源极和汲极之间的通道变成了板状,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一下子就变大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即使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纳米以下仍然能保留很大的接触面积,仍然可以控制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,可以说,多闸极晶体管的载子通道受到接触各平面的闸极控制,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可以控制漏电流。

    同时,由于多闸极晶体管有更高的本征增益和更低的沟道调制效应,在类比电路领域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效能,从而减少耗电量并提升芯片效能。

    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,32nm的立体晶体管可以比32nm平面晶体管带来最多40%的性能提升,且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减少一半。”

    此时站在台上负责主讲的人,名叫杨培栋。

    提到3D晶体管,尤其是提到FinFET,也就是鳍式场效晶体管,更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胡正铭,毕竟胡正铭一直都是以FinFET发明者的身份为人熟知的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FinFET并不是胡正铭一个人发明的,而是一个团队发明的,而且其中有三个核心人物,胡正铭是一个,还有两个分别是金志杰和杨培栋。

    为了搞3D晶体管孟谦还真去找过胡正铭,但或许是因为胡正铭从台积电走后依然是台积电的顾问,而大风集团前几年跟台积电关系又很僵的缘故,胡正铭并没有接受孟谦的邀请。

    于是孟谦就又去找了杨培栋和金志杰,同时,大风半导体还有很多从其他地方挖来的顶尖人才,今天的成功也是团队的成果。

    这个杨重写科技格局(江湖说梦人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51174/31726055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