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崇祯十三年 >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 集体领导(二)

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 集体领导(二)

    朱平槿在新军中创立集体领导的体系,既是现实的需要,也是历史的结论。

    春节期间,朱平槿委身书斋,潜行研究比较中国历史上各种军队的控制手法。结论是令人惊异的,集体领导下的军政双主官制度,是控制军队的最优越方案!

    中国控制军队的办法,历朝历代各有不同。西汉中央军实行南北两军制度。南军在宫墙之内,兵少将弱,所以全用外地人。京人骚乱,影响不到南军。北军在宫墙之外,兵强马壮,所以全用本地人。外镇叛乱,强大的北军可一举平之。唐代中央实行十二卫,外镇实行府兵制。以内外相制的办法,创造了唐初的辉煌无比。

    唐中叶出现藩镇割据后,中国在军制这个层面上进行了重大反思和调整,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。武将甚至武人,被君主视为对自己和国家的一种重大威胁,既要用,更要防。手无寸铁的文官凌驾于握有利器的武官之上,形成了以文御武的国家制度。此外在军制层面,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内部的组织控制。这种策略,在宋代达到了顶峰。

    宋太祖赵匡胤利用禁军高级将领的身份黄袍加身后,转而采用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温柔策略,将那些对皇权有威胁的将领送去养老,极大地消弱了军队造反的潜在可能。此后,他继续通过制度来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,具体就落实在“内外相制”和“兵无专主”的统御制度中。

    “内外相制”就是将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,禁军为中央军,是精锐;厢军是地方军,是杂牌。通过强干弱枝的办法,防止地方造反。

    “兵无专主”就是将军队的固定建制单位缩小到营,一营只有约五百人。军队战时出动时再根据枢密院的调令,临时指派将领,编组成军。如此一来,高级将领平时手中无兵,很难造反。但是一次大的军事行动,可能需要临时调集几十,甚至几百个营,造成了“将不知兵”的情况,极大削弱了部队战斗力。大宋国富而兵弱,靖康崖山两度亡国,这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。大明开国,便对军制进行了改变。一将宋代的募兵制改为了都司卫所的世兵制,利用世兵世将来屯戍边疆。二是直接用文臣领兵。大明朝军队的基本建制单位也是营,但是营的规模十倍于宋,至少纸面上有五千多人。正、奇、援、游四种营,分别由总兵、副将(副总兵)、参将、游击率领,但营制大同小异。到大明中后期,文臣地位已远高于武臣。武将完全丧失了部队主官的地位,成为了文臣的附庸,文臣视武将仿佛猪狗家奴。表面上总兵可以统辖各营,但实际上总兵并不能调配各营。“文臣领兵”更成为一种制度,兵部、督师、经略、总督崇祯十三年(响木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19093/11730776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