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看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> 章节目录 第 35 章 桓公九年

章节目录 第 35 章 桓公九年

    【桓公九年依然没有什么很严重的大事。首先是纪国的那位桓王后抵达了京师洛邑,这位王后被称作季姜。由于同姓不婚,所以在称呼女性时虽然有各种模式,但唯独姓是一定会被保留的。季姜就是姜姓的纪国中排行第四的女子。】

    【比较特别的是这个“京师”的叫法,就今天而言这似乎是对首都约定俗成的称呼,但事实上这是有讲究的。“京”本来是周人先祖居住的地方,虽然后来周人不断迁都,但总会把新都城称作“京”,就和楚国人总管新都叫“郢”一样。】

    【所以虽然东周的都城是洛邑,但是依然被称作“京”。至于“京师”,其实是地名往往称作x师,金文里这第二个字写作“師”的左半边,后来就被当做“师”来读。最终流传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,京师就是首都的代称。】

    允走近荧幕,先是看了看小疯写下的三个“师”字,又对照着旁边展示的文献找到了“京師”二字,皱起了眉:“这书中的文字,看起来与此女所写的日常字体依然不同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有千年之遥。”寤生道,“向前追溯千年,商人字迹与我等亦是不同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熊通插进话来:“莫说千年前后,便就是我楚系文字,与周王所用之籀文也相差甚远。”他又乐此不疲地发了一条弹幕,“这三种文字似乎有所不同,可以说说它们的具体区别吗?”

    影像中的女子抿了抿嘴,略微有些为难,但还是举起笔,依次给三个字画起了圈。

    【首先是“师”和“師”,后者是繁体字,前者是在繁体字基础上简化的简体字,这没什么好说的;至于“師”左半边这个字,它属于金文。我们今天看古文字的话,隶书往后其实基本只有字体变化,和繁体字的字形区别并没有很大,但之前不是。】

    【目前我们可以见到最早的,称得上文字的是商朝的甲骨文,但这个其实不只商朝有,周朝也有,周原出土过不少甲骨。它和金文仔细看字形是非常类似的。但是金文吧,它本质是对青铜器上刻下的铭文的统称。】

    【所以其实甲骨文和金文都不是字体,而是载体,二者都存在于商周两朝,而且字形并没有演变多少。然后到西周末年,铭文字体开始有所变化,据说周宣王时的太史作过《史籀》十五篇,这种文字在《说文解字》里就被称作籀文。】

    【现在的学者通常认为秦国文字就是沿袭周系文字,也就是这个籀文而来。秦国外的六国文字比起秦文字,在商周文字基础上的变形要严重得多。尤其南方楚国、越国这一带的文字,都快画成花儿了,很难找出相似之处,虽然还是有的。】

    【既然战国最后统一于秦国,而且秦始皇还搞了书同文,那想也知道后来人就都用的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(万年眉寿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98846/46918334/